
净慧寺,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宝塔镇境阳河、北塘河、西塘河等重点航道交界处,始建于唐武德三年(公元620年),原名朦胧院,为唐代六十四大寺院之一。曾于明代复修。清初高僧原志和尚早年出家于此,原志和尚曾先后被泰州、扬州、杭州等地寺院聘任住持。原志和尚所到之处,皆佛法大兴,名震朝野。康熙三十六年(公元1697年),原志和尚被皇帝赐谥为净慧禅师,朦胧院遂改称为净慧寺。清同治六年,长江水师提督黄羿升捐资扩建净慧寺,寺院前有朦胧古塔,塔北为大雄宝殿,整个寺院殿宇雕梁画栋、金碧辉煌,气势宏伟。抗日战争时期,净慧寺被日寇毁坏严重,原寺庙建筑大多毁于1941年7月,日伪军对盐阜区大扫荡的炮火。如今在果根法师的召集下,各名人贤士、百姓信众纷纷慷慨解囊,寺院正在逐步修复。
净慧寺地处重要航道交汇处,位置得天独厚。明、清以来,四周十分繁华,一直是盐城、阜宁地区乃至苏北的重点水运交通中心、宗教文化活动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。净慧寺内有棵奇特的老槐树,极粗,三人手牵手都抱不过来。树,空心茂叶,树心点香而枝叶吐雾。老槐树还有一奇即越是冬天枝叶越茂盛,丝毫不落叶,似在向风雪严寒显威,其原因至今未解,昭示着千年古寺的勃勃生机。 [
详细介绍]